畢業後我為什麽選擇去基層
港航09級校友 蘇潔
我是2013年7月8日,伴隨著“到農村去,到基層去🕒,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號召來到奉賢區四團鎮拾村村,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👮🏿♀️。我既是來找尋兒時對美麗鄉村的甜美回憶,又確確實實想在農村這個最接地氣的地方踏實工作🦵🏽。兩年多來,我用雙眼觀察著周圍的人和事,思考著農業、農村、農民這三個問題,我熱愛著這裏樸實善良的人們,熱愛這一方水土。
今年5月通過換屆選舉我成為村黨支部委員,肩上的責任更重了。大學期間對於畢業後幹什麽🫒,也是經歷了一番思考與選擇📿。考研🎲?去專業對口單位🦸🏿♂️😥?考公務員👨🏿🍳🐛?最後經過慎重思考🥟,還是選擇去基層做一名大學生村官。
一是剪不斷的鄉愁,對兒時記憶的美好向往。從小出生在農村⚀,整天奔跑在田野裏🙋♂️,捉過魚,摸過蝦🏸,玩過泥巴,插過秧🔑,當然印象最深刻的是🧖🏿,牽著水牛漫步田野。文字很優美,但當時真實的感覺是🏝,小心臟跳到了嗓子眼💁🏿,牽著一個龐然大物🚵🏻♀️,除了緊張還是緊張。事與願違👨🏽🍼,小農民的生活沒認真過幾年❄️,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👭🏼,大片的耕地變成了道路、住宅🎅🙎🏻♀️、工廠,戶口也從農業戶口變成了非農業戶口🦷。失去了土地、魚蝦、泥巴🙋♀️、水稻、還有那頭大水牛的我🛹,總覺得少了點什麽。回到農村是最自然的選擇,回去一看💫,才發現現在的農村已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🙆♂️👩🏿⚕️。
二是農村是最接地氣的地方。還沒到村裏就知道毛主席說“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”,到了村裏才發現,能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很多,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很多很多🧑🏼🍼。農村是個小社會♋️,通過血緣為紐帶將人聯系起來😉🚄,從認識到熟悉需要一個過程。幾千個人各有各的性格💧,只有資深的村官才能將農村工作做的遊刃有余。因為他知道怎麽和不同的人打交道,不同的人做工作的方法不同,只有用不同的方法做不同人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,這無不體現出村官的智慧👨👩👦👦。農村工作總的來說是做人的工作,村民都很淳樸,難得有些爭執也都是為了土地。如何做好溝通協調,是一門學問。平時🫴,工作中需要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,要會辦公自動化、會寫作、會演講▫️、會數學、會農業、會PS、會攝影🙋♂️、會禮儀🪲、會各種東西,唯一不應該會的就是貪汙腐敗。所以說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村官基本都是全才🌻,但問題是農村缺人🐄,缺年輕人,所以難得有一個去,最好就是啥都會。
三是與個人的價值觀相符🕴🏼。我喜歡助人為樂,幫助別人讓我感到快樂💇🏽,在農村每天服務村民,幫助他們解決棘手的事情🤠,讓我感到快樂。盡管多數時候🏂🏼,由於上面千條線🧖♂️,下面一根針,整天忙於事務性工作,這報表那報表🐭,這創建那創建,這匯報材料那匯報材料...在村裏的工作🧑🏻💼🏃♀️,常常是繁瑣又耗時🟠。但是轉念一想🪄,盡管沒有直接服務村民,但是間接的可以幫助到村民。上報好這表格,村民的困難補貼就下發了🧁🐇;完成這個創建村環境面貌可以煥然一新;接待好這個領導🟩,村裏可以得到更多的政策傾斜。所以不管做什麽都是有意義的🍴,都會使你更深的了解基層百態,積累基層經驗🍱。
最後用習大大的青春寄語和大家共勉:“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,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,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❓,才會留下充實🤾🏻♂️、溫暖♟、持久🕢🏇🏽、無悔的青春回憶🖨💂🏿♂️。”
希望更多的青年人紮根基層,雖然艱苦、待遇差,但是真心付出,必有意想不到的收獲↕️。

